猪肉与蔬菜价格“玩跷跷板” 上月CPI同比涨幅或小幅回升******
中新网1月12日电(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)1月12日,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2年全年及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,2022年12月CPI走势会如何?全年CPI是否会在3%左右的预期目标内?
2022年12月CPI同比涨幅或小幅扩大
据农业农村部监测,2022年12月份,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批发均价为29.22元/公斤,环比下降13.8%,同比上升21.8%;蔬菜批发均价为4.10元/公斤,环比上升10.3%,同比下降16.4%。
“食品方面,弹性最大的猪肉与鲜菜走出相反行情,其中猪肉价格受疫情影响需求明显转弱,前期压栏惜售行为转为集中出栏,价格出现急跌。2023年春节较往年提前,导致鲜菜价格提早出现节日性上涨,2022年12月中下旬鲜菜、鲜果涨幅较大。”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。
“受需求影响其他食品涨跌互现,节日效应暂不明显。预计2022年12月食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。”温彬称,“整体看,预计2022年12月CPI同比增速将明显小幅上行至1.8%。”
2022年11月份,CPI同比上涨1.6%。据同花顺iFinD统计,19家机构对2022年12月CPI同比的平均预测值为1.85%。若上述平均预测值兑现,2022年12月CPI同比涨幅将小幅回升。
全年3%左右CPI预期目标有望实现
据国家统计局消息,2022年1—11月平均,CPI比上年同期上涨2.0%。2022年全年CPI会如何?能否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%左右的预期目标?
“预计全年CPI同比上涨2.0%,基本处于合理区间。”温彬认为。
在温彬看来,2022年,面对40年以来全球出现的最大通胀压力,我国通过保持定力的财政货币政策、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、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以及相对安全的能源粮食保障,始终保持着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。
2023年CPI走势会如何?
“展望2023年,我国通胀仍将保持温和水平,随着疫情防控放松促进需求回升,通胀中枢大概率小幅升高。”温彬表示。
申万宏源证券认为,CPI方面,食品供给相对稳定,可选商品、服务消费内需相对不足,虽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或推动2023年消费需求逐步回升,但食品能源供给压力缓和,CPI“大缓和”趋势仍有望持续至2023年全年。
“初步预计2023年年初,CPI同比或因春节效应小幅冲高至2.7%左右,但之后将快速回落。”申万宏源证券称,2023年整体CPI通胀压力仍相对可控。(完)
新冠用药期间还能“把酒言欢”吗?专家解答****** 受访专家:王宝彦 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“头孢配酒,说走就走”,这已经是深入人心。实际上,很多药都不能和酒一起服用,尤其是家里囤的感冒药、退热药和消炎药。 比如对乙酰氨基酚,它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四肢酸痛,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物后再饮酒,这会对人的肝脏产生巨大毒性,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衰竭。 再比如布洛芬,它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,但它对于胃肠道黏膜有比较强的刺激作用,酒精可减慢布洛芬的代谢,轻者导致胃部不适、胃痛等症状,重者导致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。 最后是抗过敏药,比如苯海拉明或者氯苯那敏,这些药物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大脑活动、抑制呼吸和心跳的作用,与酒精同服时,具有镇静、催眠作用的药物会被人体加速吸收,同时代谢速度也会减慢,轻者导致犯困、眩晕、嗜睡,重者导致呼吸变慢、血压下降甚至是休克。 不仅是这三类药物,简单地说,酒精和药物的组合,一般就两种结果:增加药物毒性或使药物失效,这都会对身体产生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。最安全的做法就是:喝酒不吃药,吃药不喝酒。 策划/制作:张梦凡、蔡琳、党敏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乐发快3地图 |